合衆新能源吳俊傑:自動駕駛發展迎來“井噴” 但技術還停留在初期階段
|
||
|
||
近年來,中國車聯網産業發展迅速,關鍵技術創新不斷加快,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正愈演愈烈。然而,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還處在發展的初期,還有很多問題需求去解決。合衆新能源智能駕駛研究院執行院長吳俊傑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動駕駛不只是一輛車需求解決的事,而是整個産業鏈乃至整個社會都要去面對的事。
自動駕駛汽車從研發到上路,人們正把曾經電影裏的科幻情節,逐渐變成人類生活中的現實場景。中國國務院去年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其中,以自動駕駛技術爲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被視爲中國人工智能重點應用的領域之一。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總結和整理相關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用戶數將超過4000萬,市場規模打破4000-元人民幣。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大背景下,各車企以及科技公司紛紛在自動駕駛領域發力。比如百度推出了開放自動駕駛平台的“阿波羅計劃”,Google和乘車共享服務商Lyft近日也宣布將共同開發新的自動駕駛技術,小米公司也宣布與北汽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智能駕駛系統。此外,合衆新能源近日也宣布啓動“阿基米德計劃”1.0版,該計劃涵蓋産品規劃、整車技術、服務等多個方面,其中也對自動駕駛技術做了規劃。 吳俊傑介紹說,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並融合現代通讯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路、雲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並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它將成爲汽車産業革新的新風口。吳俊傑曾是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中心自動駕駛資深總監,在從業的14年中不断努力于汽車平安電子的産品研發,今年6月加入到合衆新能源,擔任智能駕駛研究院執行院長。
Eureka 01进行自动驾驶演示 据了解,在自动驾驶领域,合众新能源也规划出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从“陪驾司机”到“代驾司机”最终成为能在特定情境下完成无人驾驶的“可靠可信的专属司机”。吴俊杰表示,“此次搭载在Eureka 01概念车上的PIVOT智能零碎下的无人驾驶功能,曾经完成了包含低速自动驾驶、车自动找人及自主代客泊车、内行驶途中完成妨碍避让等功能。” 根據合衆新能源發布的智能駕駛技術規劃:第一步,在2019年推出擁有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輔助、交通擁堵輔助功能的産品;第二步,2021年將逐渐導入無人泊車、交通擁堵巡航駕駛、高速公路巡航輔助功能;第三步,在2023年,將陸續推出無人接駁、高速公路巡航駕駛功能。通過這三步走,實現車輛從“陪駕司機”、“代駕司機”向“專屬司機”的角色變化。 吳俊傑說,以自動駕駛技術爲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爲中國汽車行業的新引擎。根據中國發布的《汽車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5年,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技术要创新 更需求行业间的合作 要實現自動駕駛,離不開技術的支持。目前,中國車企在前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全景泊車輔助方面推進了具有國際先進程度的産品。從基礎支撐的技術上來看,我國在LTE-V2X和在5G-V2X等通訊技術領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國際話語權,制定了V2X數據交換交互標准。此外,基于北鬥的高精度定位和地圖等技術都已經初具規模,所以,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已經基本構建。 另外,各大車企也都開始研發智能駕駛技術,其中次要的功能包括感知定位、智能決策、系統控制以及相關的語音系統、遠程控制等。 吳俊傑表示,汽車智能化的關鍵,在于構建具有感知、計算、通讯、決策等功能的新型體系架構,設計實現數據融合、高速計算、智能決策、協同控制能力的智能計算平台,完成汽車行駛和信息交互過程中多源海量異構數據的高速計算處理,爲決策和控制提供實時響應,實現汽車的自動駕駛、聯網服務等功能。
通過感知、決策和控制,車輛可實現自動駕駛(圖片自網絡) 以合衆新能源爲例,其在智能駕駛方面已構建起一套成熟残缺的研發體系,包括多元感知定位的融合、多元場景優化的算法、多元環境信息的交互、多元計算需求的平台。以域控制器爲智能駕駛大腦(IDB),以智能座艙爲核心人機界面,以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區塊鏈、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提供算法解決方案,雲端服務作爲增值服務-角,全面定義智能出行新體驗,並期望以此爲支點,撬動未來智能出行的大市場。
吳俊傑在日前舉行的戰略發布會上介紹合衆PIVOT智能系統下的無人駕駛功能 吳俊傑說,盡管目前智能汽車正成爲“風口”,但許多産品的技術比較雷同,缺乏核心原創。“合衆新能源將在感知融合、算法開發、互聯通訊開發及計算平台四大方面堅持自主研發,在其他領域將采用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進行推進。” 吳俊傑同時表示,自主研發並不代表關起門來造車,尤其是在中國汽車電子相關産業基礎相對薄弱、技術積累不足,相關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的情況下,發展仍然面臨艱巨的挑戰。這就需求全行業統一認識、跨界融合、積極創新,加速電子信息和汽車産業“換道超車”。 积极拥抱自动驾驶技术 平安属性照旧是第一位 “自動駕駛的複雜性,決定了其發展不可能一挥而就,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對于自動駕駛汽車而言,平安的屬性依舊是第一位。”吳俊傑表示,我們既要積極地擁抱自動駕駛技術,也要加強造車的基本功,讓汽車變得愈加平安可靠。 今日頭條算數中心此前發布《奔向2025--自動駕駛潛在消費者報告》,對近6000名用戶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成受訪者表示敢用自動駕駛汽車,對于不敢运用自動駕駛汽車的受訪者而言,平安性是他們最大的擔憂。
吳俊傑表示,-量平安,是我們不管做什麽産品,不管技術處在哪個階段都要保證的一點。比如在網絡平安方面,如果是手機OTA(軟件在線升級)被人破解,形成的可能是信息泄露等問題,但是如果汽車的OTA被破解,將直接威脅到駕乘者的生命平安。 自动驾驶发展提速 政策法规需完善 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加速進入技術爆發期,而政策法規、基礎設施、高精度地圖、技術平安標准等方面的缺失,可能會直接影響其發展進程。 吳俊傑表示,在高清地圖商業化方面,國家相關部委還沒有拿出詳細的時間表,其他技術方面也沒有統一的標准,大家都在等,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同時,在企業封閉環境下進行測試和運營,企業可按照本人需求;如果是在開放道路進行測試,則需求恪守相應法律法規。一方面在政策法規方面,需求出台自動駕駛汽車相適應的法律法規,規範市場行爲;另一方面需重點推進自動駕駛技術和配套措施方面的標准建設。 據悉,今年4月,中國發布自動駕駛路測規範,並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爲自動駕駛在真實道路上進行技術測試提供了標准。目前,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城市已出台自動駕駛路測管理規定。 吳俊傑表示,自動駕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化工程,將會給汽車産業乃至整個出行業態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如今的自動駕駛技術正處在萌發期向成熟期轉變的過程中,任何關鍵技術的打破都會對自動駕駛加速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但自動駕駛不只是一輛車需求解決的事,而是整個産業鏈乃至整個社會都要去面對的事。 |
||
上一篇:
首個大型民營煉化項目開車
|
下一篇:
堅守核心技術 成就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