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薛其坤:鹽穴壓縮空氣儲能探求將對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産生严重意義
|
||
|
||
“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系統國家示範項目”于2017年5月獲國家能源局批複,項目將建設我國首套60MW鹽穴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近日,來常州出席該項目奠基儀式的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表示,該項目是産學研合作的典範,將對我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産生重要的意義。 據悉,該項目是由中鹽金壇公司、清華大學與中國華能集團合作,建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系統。該項目的順利實施,能夠有力地支撐當地電網的調峰需求,促進電力系統平安平穩運營,緩解峰谷差形成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同時,鹽穴壓縮空氣儲能不僅是消弭工業鹽穴的地-災害風險的最有效、最經濟的手腕之一,也是我國鹽行業實現經營結構轉型發展的良機。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指出,化石能源隨著資源開發正在逐漸干涸,如何找到一些更有效的能源存儲方式,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系統國家示範項目”建成後將會添加能源的利用效率,這種能源利用技術完全是清潔的、可持續的,因此對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据悉,“盐穴紧缩空气储能发电零碎国家示范项目”落址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项目采用清华大学的基于紧缩热回收的非补燃紧缩空气储能技术,利用地下盐穴作为储气室,一期建设储能容量为60 MW×5 h紧缩空气储能电站,零碎电换电储能效率达到60%以上,综合技术目标国际领先。将来将在金坛地区分期建设总装机容量达到百万千瓦的紧缩空气储能电站群,打造我国大规模清洁物理储能发电基地。盐穴紧缩空气储能在完成电网削峰填谷、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提升电力零碎平安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将来在我国能源电力领域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
||